首页
最新消息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开启“澜湄合作”航空培训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5-06点击数:

 

“十三五”以来,中国民航在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做好中国民航“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宣传工作,我中心于2022年组织开展了“中国民航‘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成员单位风采录”征文活动。征文主题围绕平台成员单位参与民航“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先进经验,或是对参与民航“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思路和建议等进行论述。以下文章来自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此次征文活动入选的优秀稿件。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开启“澜湄合作”航空培训新篇章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实施“澜湄合作”援外培训项目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积极响应国家要求,依托自身优势学科和民航特色专业,先后为多个国家培养了数百名飞行、机务、空管、空乘等民航专业人才,推动了各国民航的发展建设;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成为促进民心相通的文化使者。

 

“澜湄合作”是我国和湄公河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2019年8月,中飞院发挥学院地处祖国西南,与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的区域优势,专门面向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三国,向外交部申报了“澜湄沿线国家民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基于能力的澜湄国家飞行签派员培训”和“澜沧江和湄公河沿岸国家民航管制员雷达管制培训”3项援外培训任务。2020年1月,外交部正式批复同意实施。

01

项目实施情况

“澜湄合作”援外培训项目是中飞院首次承担的国家援外培训项目。学院高度重视,院内多部门齐心协力,克服疫情影响,创新工作方式,并与相关国家民航部门建立了联络机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援外培训得到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三个国家民航管理部门的积极响应,三国的相关专业人员踊跃报名。随后中飞院科学开展了规范细致、严谨有序的招生程序。首先,由学院提出各专业选拔标准,协调三个国家民航管理部门进行初选;其次,由学院各单位组成复试考核小组,启用学院最新的远程视频信息平台,以视频方式对通过初选的外籍学员进行面试考核;第三,由考核小组依据考生复试成绩,综合相关单位意见,确定最终录取人员。最终有52名学员正式入选。

 

2021年10月11日,中飞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开班典礼,中飞院的领导和相关国家民航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中飞院院长关立欣在致辞中指出:“国家‘澜湄合作’援外航空培训项目是学院未来走向国际化办学的最好基石,该项目的正式启动是飞行学院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体现,也是独立开拓地面专业国际培训的又一次实践,对于实现国际化办学、建成世界一流飞行大学具有重大意义。”

undefined    

图1  国家“澜湄合作”援外培训项目开班典礼

undefined    

图2  中飞院关立欣院长开班典礼致辞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中飞院学院领导、学院教学督导组和相关部门实行了全程无缝隙教学督查,整合了教学训练资源,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要求,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监控措施,进行了全方位有力的教学保障。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整体水平较高,教学方式和手段先进。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教学秩序良好,学员与教师互动频繁,教学氛围良好。

 

2021年12月20日,此次援外培训项目正式结束。在结业典礼上,柬埔寨民航副国务秘书辛恩·钱塞雷武塔、老挝民航局局长维榭·申科汉姆以及越南航空学院校长阮氏海恒表示,非常感谢中飞院为此次培训作出的贡献,希望中飞院继续为其培养各类民航专业人才,帮助其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02

项目成果

受新冠疫情全球范围影响,此次援外培训项目采取线上实施,这对于实训环节要求较高的民航专业培训而言具有较高的实施难度。中飞院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确保高质量完成了此次培训任务。

 

一是创新留学生教学训练模式

为了解决线上实训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中飞院集思广益,多措并举,开发了多种线上实训平台。特别是,学院研发的远程交互式雷达管制模拟机训练系统解决了线上雷达管制模拟实训难以实现、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该训练模式也为解决其他民航专业远程实训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是推动留学生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实现双优

经过教师与学员两个月来的共同努力,受训学员全部通过了培训课程的考试,获得了相应的证书。培训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训学员的整体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三是提升了学院师资国际化水平

中飞院承担此次培训任务的二级学院(中心)涉及航空工程学院、航空电子电气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飞行技术学院、航空气象学院和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各机构在持续2个多月培训过程中,共计授课1186课时(其中理论课484课时,实践实训课程702课时),参加授课、训练的教师共计56名。

 

教师们在2个多月时间里实行了全英语教学,较好地施展了英语教学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此次培训对学院的师资队伍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即便是有多年海外留学经历的任课教师也对此次的援外培训印象深刻,收获良多。

 

四是增强了中国民航国际影响力

通过此次援外培训,受训的外籍学员对中国民航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中国民航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他们来华学习的热情。人民网、外交部澜湄秘书处官网以及中国网等各大媒体对本次培训活动进行了报道,中飞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外交部澜湄秘书处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了相关新闻,对树立中飞院的国际品牌、扩大中国民航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03

主要困难和不足

如何开展好线上国际培训是中飞院面临的一次艰巨任务,对既有的工作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1.网络环境的影响

民航专业岗位实操性较强。由于受训人员无法入境,线上实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效果。例如,由于部分国家的基础网络设施设备原因,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网络延迟情况;由于疫情影响,老挝参训学员主要居家上课,存在背景噪声和环境干扰。

 

2.受训学员英语能力的影响

虽然经过了初选和复试等环节的选拔,但是参训学员的英语能力参差不齐,多数学员的英语水平不高,加上线上实施带来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培训效果。

04

今后工作计划

通过此次“澜湄合作”援外培训项目的实施,中飞院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专业的国际课程体系,搭建了线上实训平台,培养了师资,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进一步夯实了中飞院“开放式、国际化”办学基础。

 

中飞院将进一步挖掘资源和潜力,发挥学院作为民航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培养主阵地的作用,在拓宽湄公河相关国家民航专业职业培训的同时,在深度方面做文章,逐步开展湄公河流域国家本科生到研究生层次的高等学历教育。

 

(一)依托校企合作,进一步做好国产民机出口的对外培训工作

中飞院将依托学院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字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做好国产民机出口的配套对外培训工作。

 

(二)依托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开拓民航领域高端培训市场

中飞院将依托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平台,以东南亚等地区和相关国家的传统培训市场为基础,开拓民航领域高端培训市场,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民航各岗位的监察员培训。

 

(三)依托民航优势特色专业,启动海外留学生学历培养项目

实施海外留学生学历培养项目既能填补中飞院在学历培养缺少海外来华留学生的空白,更能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储备民航领域高端人才。同时,通过多年的培养和文化熏陶,促进各国文化交融,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一带一路”建设者。

 

 

作者: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罗军 鲁力

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国际合作服务中心

 

 

 

 

 

 

 

上一条:学院举办留学生消防知识讲座及实操演练

下一条:首批“澜湄合作”援外航空培训学员在中飞院结业